一般来讲,典型的数据分析包含六个步骤,分别是明确思路、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展现数据以及撰写报告,下面尚硅谷具体讲一讲数据分析的六大步骤。
明确数据分析的目的以及思路是确保数据分析过程有效进行的首要条件。它作用的是可以为数据的收集、处理及分析提供清晰的指引方向。可以说思路是整个分析流程的起点。首先目的不明确则会导致方向性的错误。当明确目的后,就要建分析框架,把分析目的分解成若干个不同的分析要点,即如何具体开展数据分析,需要从哪几个角度进行分析,采用哪些分析指标。只有明确了分析目的,分析框架才能跟着确定下来,最后还要确保分析框架的体系化,使分析更具有说服力。
这一步其实就是具化分析的内容,把一个需要进行数据分析的事件,拆解成为一个又一个的小指标,这样一来,就不会觉得数据分析无从下手。而且拆解一定要体系化,也就是逻辑化。简单来说就是先分析什么,后分析什么,使得各个分析点之间具有逻辑联系。避免不知从哪方面入手以及分析的内容和指标被质疑是否合理、完整。所以体系化就是为了让你的分析框架具有说服力。可以参照的方法论有,用户行为理论、PEST分析法、5W2H分析法等等。
收集数据是按照确定的数据分析框架收集相关数据的过程,它为数据分析提供了素材和依据。这里所说的数据包括第一手数据与第二手数据,第一手数据主要指可直接获取的数据,第二手数据主要指经过加工整理后得到的数据。一般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业务数据库,存放从公司成立以来产生的相关业务数据。这个业务数据库就是一个庞大的数据资源,需要有效地利用起来。
可以用于收集数据的公开出版物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世界经济年鉴》《世界发展报告》等统计年鉴或报告。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上发布的数据越来越多,特别是搜索引擎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所需要的数据,例如国家及地方统计局网站、行业组织网站、政府机构网站、传播媒体网站、大型综合门户网站等上面都可能有我们需要的数据。
就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有关市场营销的信息和资料,分析市场情况,了解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市场预测和营销决策提供客观、正确的数据资料。市场调查可以弥补其他数据收集方式的不足。
处理数据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形成适合数据分析的样式,它是数据分析前必不可少的阶段。数据处理的基本目的是从大量的、杂乱无章、难以理解的数据中,抽取并推导出对解决问题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化、数据提取、数据计算等处理方法。一般拿到手的数据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才能用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工作,即使再“干净”’的原始数据也需要先进行一定的处理才能使用。
分析数据是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及工具,对处理过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形成有效结论的过程。由于数据分析多是通过软件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数据分析师不仅要掌握各种数据分析方法,还要熟悉数据分析软件的操作。而数据挖掘其实是一种高级的数据分析方法,就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它是根据用户的特定要求,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找出所需的信息,以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
一般情况下,数据是通过表格和图形的方式来呈现的,我们常说用图表说话就是这个意思。常用的数据图表包括饼图、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散点图、雷达图等,当然可以对这些图表进一步整理加工,使之变为我们所需要的图形,例如金字塔图、矩阵图、漏斗图等。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更愿意接受图形这种数据展现方式,因为它能更加有效直观。
数据分析报告其实是对整个数据分析过程的一个总结与呈现。通过报告,把数据分析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建议完整地呈现出来,供决策者参考。一份好的数据分析报告,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框架,并且图文并茂,层次明晰,能够让阅读者一目了然。另外,数据分析报告需要有明确的结论,没有明确结论的分析称不上分析,同时也失去了报告的意义,因为我们最初就是为寻找或者求证一个结论才进行分析的,所以千万不要舍本求末。最后,好的分析报告一定要有建议或解决方案。
1、收集:原始数据种类多样,格式、位置、存储、时效性等迥异。数据收集从异构数据源中收集数据并转换成相应的格式方便处理。
2、存储:收集好的数据需要根据成本、格式、查询、业务逻辑等需求,存放在合适的存储中,方便进一步的分析。
3、变形:原始数据需要变形与增强之后才适合分析,比如网页日志中把IP地址替换成省市、传感器数据的纠错、用户行为统计等。
4、分析:通过整理好的数据分析what happened、why it happened、what is happening和what will happen,帮助企业决策。
1、大数据处理的六个流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展示/数据可视化、数据应用。其中数据质量贯穿于整个大数据流程,每一个数据处理环节都会对大数据质量产生影响作用。
2、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数据源会影响大数据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收集、一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Web数据,多采用网络爬虫方式进行收集,这需要对爬虫软件进行时间设置以保障收集到的数据时效性质量。
3、大数据的预处理环节主要包括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归约与数据转换等内容,可以大大提高大数据的总体质量,是大数据过程质量的体现。
4、数据分析是大数据处理与应用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大数据集合的价值性和可用性,以及分析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数据分析环节,应根据大数据应用情境与决策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技术,提高大数据分析结果的可用性、价值性和准确性质量。
5、数据可视化是指将大数据分析与预测结果以计算机图形或图像的直观方式显示给用户的过程,并可与用户进行交互式处理。
6、大数据应用是指将经过分析处理后挖掘得到的大数据结果应用于管理决策、战略规划等的过程,它是对大数据分析结果的检验与验证,大数据应用过程直接体现了大数据分析处理结果的价值性和可用性。
1、数据采集:收集各种数据来源的数据,包括传感器数据、日志文件、社交媒体数据、交易记录等。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如API接口、爬虫、传感器设备等。
2、数据存储: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适当的存储介质中,例如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数据仓库或云存储等。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取决于数据的性质、规模和使用需求。
3、数据清洗与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过滤和预处理,以去除噪声、处理缺失值、解决数据不一致性等问题,确保数据质量和一致性。
4、数据转换和集成:将数据从不同的源进行整合和转换,使其符合特定的数据模型和格式要求。这可能涉及数据的结构化、归一化、合并等操作。
5、数据分析:对清洗和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应用,以发现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和关联,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6、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如图表、图形、地图等,使数据更易于理解和解释,帮助用户做出决策和洞察。
1、体量大:大数据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数据量巨大,远远超过传统数据处理能力的范围。它们可能包含数十亿、数百亿甚至更多的记录和观测值。
2、多样性:大数据涵盖多种类型和格式的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如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格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如XML和JSON文件)以及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3、时效性:大数据通常是实时生成的或快速生成的,需要及时处理和分析,以从数据中获取价值。
4、高速性:大数据的生成速度非常快,要求对数据进行实时或近实时处理和分析。数据的产生和更新可能以每秒甚至更快的速度进行。
1.数据收集:收集大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收集的数据可以来自外部源,或者是内部的数据源;
2.数据存储:将收集的数据存储在可靠的数据仓库中,以便更好的管理数据;
3.数据处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清洗、结构化和标准化,以便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4.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挖掘,以便发现有用的信息和规律。
5.数据可视化: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图形化展示,以便更直观的分析数据;
6.结果分享:将处理结果通过报告等形式分享出去,以便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数据处理过程中来。